李治并不知道这中间的弯弯绕绕,他只知道赵持满是个人才,对倭国又熟悉。
朝廷官员对隼州都避之不及,谁都不愿意调过去,隼州正缺官员。
这个时候,赵持满主动请命,在李治看来,是非常的识大体的行为。
于是他大笔一挥,不仅答应了赵持满的要求,还给他升了官,让他担任隼州司马。
隼州刺史眼下是由刘仁愿兼任,隼州长史还空缺着,他这个隼州司马,相当于二把手,还管着隼州治安。
赵持满见皇帝如此信任,便也决心做出一番成绩,一个仆人不带,只让李绛真男扮女装,跟随他身边。
两人一路来到莱州,坐上一艘前往隼州的货船,走马上任。
李绛真其实并非汉女,而是一个羌女,她父亲还是羌族一个小酋长。
当初大唐攻打吐蕃时,李绛真的父亲站错了队,帮助吐蕃对抗大唐。
最终吐蕃灭亡,李绛真的族群也被吐谷浑吞并,父亲也被吐谷浑人杀死。
李绛真这才逃到天水,改了汉名,某一次被天水一名恶少欺凌,幸得赵持满所救,她便死心塌地的跟随赵持满了。
羌族女子敢爱敢恨,她勇敢的向赵持满示爱,只可惜被赵持满拒绝。
后来赵持满前往长安入仕,她不离不弃的跟随,这才打动了赵持满。
如今历经波折,她终于能跟赵持满在一起,心中再无别求,将脸贴着赵持满的膝盖,柔声道:“有郎君这句话,就算突起风浪,覆船而死,妾也无怨无悔。”
赵持满忙道:“别胡说,在海上不能随意说这些话,易遭忌讳。”
幸好李绛真并非乌鸦嘴,一路上风平浪静,数日之后,货船抵达隼州。
停船的港口非常宽阔,正是倭国当初训练水军的地方。
港口繁荣热闹,有很多类似货船主的商人在下货,还有不少莱州的唐人,跑来隼州当码头工。
原因无他,这里的码头工工钱,是莱州的三倍。
另外还有一些倭人也在当码头工,他们个子矮小,面色黝黑,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他们工钱虽只有唐人五分之一,却也争抢着干。如今倭国混乱,这份工钱足以他们养家糊口了。
赵持满带着女扮男装的李绛真下了船后,向一名唐人码头工询问隼州司马府所在。
那码头工笑道:“郎君,这里可不比咱们大唐正州,没有司马府,整个隼州也只有两座公廨,一座是都督府,一座是刺史府。”
“您若是想找隼州司马的话,可以直接去隼州刺史府瞧瞧,司马郎君应该也住在那里。”
赵持满道了声谢,决定先去都督府向刘仁愿报道。
然而刚走两步,就见远处有一支军队朝这边走了过来。
军队中间护送着数十辆马车,有码头工人叫道:“快瞧啊,又运过来一批金银。”
“应该是最后一批了。”
“哈哈,咱们又有活干了。”
一众码头工都显得很兴奋,赵持满颇为不解,向刚才那名码头工询问,这才了解情况。
原来倭国赔偿给大唐的金银,最近已经分批送过来了。
最早的一批上个月就送来了,这已经是第五批。
忽听远处马蹄声响,又来了一队军士,赵持满看的清楚,领头之人,正是刘仁愿。
刘仁愿向那些运送金银的车队问了几句话,便与他们汇合,一起朝码头过来了。
赵持满朝李绛真打了个眼色,让她站着等候自己,随即快步迎了上去。
“下官赵持满,见过刘都督。”他拱手见礼。
刘仁愿与他见过面,瞧见他后,大喜过望,道:“赵司马,你可算来了。他娘的,老子最近忙死了,总算来了一个能帮忙的了。”
赵持满问道:“都督,下官的官署在哪”
刘仁愿哈哈一笑,道:“我把龟井馆改成了刺史府,你以后就在那里办公吧,后宅空房多的是,你自己挑着住吧。”
赵持满点了点头,忽听鼓声响起,转头一看,远处驶来两艘军舰。
刘仁愿大声道:“赶紧把货都装上去,动作麻利点。”
刘仁愿信不过倭人,故而只雇佣唐人码头工帮忙,这也是码头工们高兴的原因。
有刘仁愿亲自盯着,也无人敢耍小动作。
不过一个时辰的功夫,货物便都装上了船,在军队的护送下,朝着莱州方向而去。
这时,远处一骑快马奔来,远远便喊道:“刘都督,有倭国军情。”
那军士翻身下马,递给刘仁愿一份公函,刘仁愿看完之后,笑骂道:“这帮子东夷人,一个比一个狡猾!”
赵持满问道:“刘都督,出什么情况了吗”
刘仁愿将公函递给了他,道:“你自己瞧瞧吧。”
赵持满接过一看,看完之后,目光一阵闪动。
根据军报,倭国的中大兄和宝女王,表面上还在谈判,其实暗中早已和解,还对外宣称,三月底在信浓谈判。
结果谈判的那天,倭军偷袭了被新罗占据的能登。
谁曾想,新罗竟早有防备,新罗王子金仁问将计就计,诱敌深入,再用伏兵截断倭国后路,打了一场大胜仗。
倭国暗的不行,只好来明的,如今重兵压境,驻兵越前国,与新罗军对峙着。
刘仁愿笑道:“就让他们狗咬狗吧,咱们不管。赵老弟,走,我为你接风洗尘。”
选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