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当上临时工了
分配没有下来的时候,他确实是很忐忑的,大学现在什么情况大家都清楚,实在不是个好去处。
而经贸那边他从来没做过类似的工作,真去了,他估计要抓瞎。但他没有决定权,只能等着。
如今的结果他很满意,具体的职衔反而不是那么重要了,以后总能升上去的。
1月5号,孙志伟接到报到通知,6号正好是周一,他起了个大早,穿了一套灰色中山装,直接来到外交部街报到。
这里是原来叫‘石大人胡同’,石大人原来是明朝的一个大官,他家的院子就叫‘石家庭院’。
北洋时期石家庭院就是外交部办公地,这条胡同就顺理成章的改叫外交部街了。
咱们接手后,首长为了节约,指示不准新建大楼,于是咱们的外交部就沿用了‘石家庭院’的老建筑。
这里的大门是典型的古代官衙大门,门前坐着一对威武的石狮子,审视着来往的人群。
两扇大红门上整齐地排列着金色的门钉,象征权威。门头上正中挂着国徽,展示着共和国的意志。
这里位于外交部的西南角,俗称的老门。这个门不大,平常只开半扇,门口有警卫值班保卫安全。
还有一个新大门在西边,是后来建的主门,可以走汽车,这里因为距离办公楼近,大家还是习惯走老门进出。
孙志伟在老门的传达室向警卫出示了报到证后,警卫让他稍等,然后就向内部打了一个电话。
没多久,就从里面快步走出来一位戴眼镜的中年人,他是办公厅的常秘书。
常秘书带他直接向里走,老门正对的一栋楼就是主要的的办公楼:东楼。
东楼是一座两层的灰色加白色装饰的西洋楼,清朝的时候盖的。
虽然只有两层,但建筑本身还是挺高,是西式宫殿风格,高高的飞檐,装饰非常复杂哨,每一个窗台都有很讲究的边。
孙志伟跟随常秘书进到楼里,一下子就感觉光线暗淡了下来。
这种情况一是因为四周都是大树挡住了很多光线,再有就是这栋建筑的窗户比较小,所以楼里面特别黑,白天也要开灯才能办公。
进了东楼大门就是一个大厅,大厅上面有一个特大的吊灯,往前迎面就是一个宽阔的白色大理石楼梯。
他们从左侧楼梯踩着厚厚的地毯上到二楼,路过一个可以坐二三百人的小礼堂,就到了办公厅。
常秘书在这里给他做了资料登记,然后发给他一个临时工作证,从今天起他就是这里的工作人员了(临时工)。
办完手续,常秘书带他去见了办公厅的王主任,王主任50多岁,说话轻缓语气平和。
对他的到来表示了欢迎,然后说起对他的安排。
“孙志伟同志,你刚来不熟悉工作,需要有一个培训过程。”
“大致是这样,先是两周的军事训练和保密教育,然后是在各个部门轮转实习,最后才是确定岗位。”
“对此,你有什么意见”
选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