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型小组围坐成一个小圈,陈洁闭着眼睛,尝试引导一丝灵气在指尖流动。
\"就像找一根看不见的丝线,\"她轻声向同伴们描述,\"开始总觉得模糊,但专注下去,能逐渐感觉到它的存在。\"
王明点点头:\"我的感觉有点不同。对我来说,更像是感知空气中的湿度变化,某些区域比其他地方更'浓密'。\"
另一位女学员陈佳好奇地问:\"你们能描述一下灵气的'质感'吗?我总是抓不住那种感觉。\"
\"试着不要直接'抓'它,\"云清影不知何时走到他们身边,轻声建议,\"灵气像水流,强行控制反而会让它散失。想象你是在引导一股小溪改道,而不是筑坝拦截。\"
理论型小组则聚在一块电子白板前,李明正热情地讲解着他的新发现。
\"如果我们把灵气看作一种特殊的能量波,\"他在白板上画着示意图,\"那么人体就是它的传导媒介。不同的传导路径会形成不同的共振模式。\"
林枫走过来,饶有兴趣地看着他的图表:
\"有意思的理论。你能把这种模型应用到实际修炼中吗?\"
李明挠了挠头:\"我正在尝试。如果能找到最优的能量传导路径,理论上应该能提高灵气引导的效率。\"
\"思路很好,\"林枫鼓励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往往能有意外的收获。\"
实战型小组的训练则更为活跃。
刘铮带领几名体格强健的学员完成了一组高强度间歇训练后,正指导他们在短暂的休息期感受体内能量的流动。
\"深呼吸,\"刘铮示范着,\"感受血液在身体各处奔流的感觉,然后尝试捕捉那些细微的、似有似无的能量波动。\"
一位前特种兵张刚惊讶地睁开眼:\"我感觉到了!就像...肌肉深处有电流掠过。\"
\"没错,\"刘铮点头,\"极限运动后,身体的感知能力会短暂增强。就像夜间视力,在完全黑暗中待久了,反而能看到更多细节。\"
午休时分,学员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交流着上午的收获和感悟。
林枫和云清影坐在远处的露台上,边吃午餐边观察。
\"进展比我预想的要顺利,\"林枫咽下一口饭,说道,\"尤其是王明那组,已经开始尝试某种集体冥想了。\"
云清影点点头:\"我注意到了。他们五个人围成一圈,似乎在尝试让各自感知到的灵气产生某种共鸣。虽然效果还不明显,但方向很对。\"
\"这让我想起修真界的合修阵法,\"林枫若有所思,\"在灵气稀薄的环境中,集体修炼确实更有效率。也许这就是古时门派形成的原因之一。\"
云清影抿了一口饮料:\"说到这里,我有点担心清枫阁的情况。已经快两周没回去了,不知道李默他们是否应付得来。\"
林枫看了看手机日历:\"后天是周末,学员们安排了休息。我们可以利用那两天回去看看。\"
\"那这里的训练怎么办?\"
\"我想录几段基础指导视频,\"林枫解释道,\"让他们周末自主练习。两天不会有太大问题,况且云熙和张图两位助教会在。\"
正说着,李振国匆匆走了过来,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
选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