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选书网>穿越>二周目阿斗,开局给刘备念出师表> 第242章 周瑜劝太史,国太入许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2章 周瑜劝太史,国太入许都(2 / 2)

周瑜痛定思痛,给太史慈回了一封信:

“子义兄展信如晤,夜读来书,心潮难平。

愚弟深知将军忠义如炬,念伯符创业之艰,痛孙氏蒙尘之辱,此心天地可鉴。

然江东存亡,岂容匹夫一怒?

请容愚弟剖肝沥胆,为君陈说。

昔伯符临终执手,以江东托付仲谋,言犹在耳:‘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此乃托孤之重,非独兄弟私谊,实系六郡安危。

今将军欲行废立,虽曰存伯符一脉,然置先主遗命于何地?

置江东十万生民于何地?

今仲谋虽得蒙难,然曹军未敢轻动,何也?

畏我江东众志成城也。

若此时骤起内讧,拥立幼主,曹操必乘虚而入。

纵得孙绍继位,十岁孺子安能服众?

况仲谋若归,臣下何以为处?

昔日袁术僭逆,袁绍分裂,殷鉴不远。

将军尝言‘源清流洁’,然江东之统,非血脉独尊。

伯符在日,何尝不以贤能为先?

孙翊之死,非孙氏之幸,然江东因之靖平。

仲谋虽苛于宗室,实乃权术自保,非尽出于私。

今将军欲以私谊废公器,恐蹈袁绍兄弟覆辙,令亲者痛而仇者快。

将军若能暂息雷霆之怒,共商救主之策,方不负伯符泉下之望。

江东安危,系于将军一念,幸勿为一时意气,坏百年基业。

临书仓促,不尽欲言。唯愿将军三思,江东幸甚,孙氏幸甚也。

弟周瑜顿首!”

周瑜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可谓言辞恳切。

而后,又命吕蒙驻守建昌,以防太史慈拥兵造反。

太史慈得其回信,亦痛心难当。

他不是浑人,亦知伯符所托之重,周瑜所言在理。

但他亦不是无情之人,明白孙权若得归吴,公子绍将再无出头之日。

其心中忧闷繁多,只能借酒消愁。

另一边,江东使臣队伍北行月余,终近许都。

吴国太安坐车中。

目含威凛,面若冷霜。

她已经做好了准备。

必死的准备。

她自是知道,自己此行的目的。

乃入北为质,交还权儿归吴。

曹操便执其,以要挟权儿为其所用。

她要做的,就是在权儿妥善归至江东后,自裁于许都。

权儿必心恨曹贼,亦有足够的理由脱离曹操掌控。

继续联合刘皇叔,与曹操为敌!

“前方十里,曹丞相率使迎接!”前方探马带来回报。

“这就到了么?”

随行答道:“还有百里,乃曹丞相出城百里相应。”

“出城百里?”

吴国太有些纳闷:“有这个必要么?”

她倒有些好奇。

这曹操究竟打着什么主意?

又一个多时辰,已至曹操设宴相迎之处。

只见曹操身着华丽无比的衣服,带着迷人的王者气度,还有建安文人特有的的斐然才情,以高亢而有磁性的嗓音说道:

“国太光临,如星曜临空,山河增色。操素仰东吴之德,慕国太之贤,今日得瞻慈范,实乃三生之幸。昔者文王迎姜尚于渭滨,汉高宴太公于新丰,操虽不敏,敢效前贤。”

吴国太一怔,随即冷哼:“未曾想,这曹贼竟有些文采!”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选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