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陈潇的剧本质量很高,但演个配角就让他重新出山……只能说,他看出来了,方荣非常在意这部剧吧。
娄云川心里不太在意,但脸上倒没表现出来,强忍住饭后犯困想打哈欠的冲动,对着封面露出赞叹神色,“瞧这名字《大明王朝1566》,一听就是个大制作啊。”
方荣淡淡一笑,喝了口刚沏好的茶。
他给娄云川的角色是赵贞吉。赵贞吉是明朝嘉靖时期的一位高官,热爱王阳明心学,主张经世致用。
在剧中,几十年的宦海生涯,逐渐腐蚀了这位心学名士的人心底线,让他变得谨慎。
于是乎在剧中,他的人物就有些复杂。
首先,他是个在官僚体系中,追求安全的人物。擅长规避风险,转嫁责任,道德表演。在处理贪腐案时,始终避免自己直接触碰核心矛盾;当海瑞要求彻查制造局时,用公文程序将烫手山芋转交朝廷,哪边都不得罪。他也没有坚定地站在哪一派。
其次,他追求官位和名声,奉承皇帝,去浙省就是为了告诉嘉靖,自己是个老成谋国,为解君忧敢辞其劳的人。他并没有落实他早年热爱的王阳明心学。儒家修齐治平的理想在其身上退化为纯粹的官僚理性。他深谙官场规则,却无改革之志,与海瑞形成对比。
今天给他的一个小片段,就恰恰体现了他这种性格。
方荣对面的座位上。
娄云川目光扫过赵贞吉的人物介绍后,落在下方的剧情片段上。
赵贞吉(语重心长):“北御鞑靼,南抗倭寇。今年都指望着卖给西洋的五十万匹丝绸。为了军国大事,我必须以半价收购桑农的生丝,苦一苦百姓,骂名我来担。”
娄云川皱起眉头。
苦一苦百姓,骂名我来担?
结合任务介绍来看,赵贞吉这话,可不是真为军国大事考虑的。而是在为自己前程铺路吧?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或许真话应该是:“苦一苦百姓,阁老我来当”吧?
看来,这剧本不简单啊。
按这质量,应该不会被网友拿去当做茶余饭后的消遣了。他更不必担心会被恶搞。看不看得懂都是另说。
娄云川看了会资料,抬起头感叹道:“我签保密协议!我回头看看完整版资料给我,合适的话,我就演。”
方荣笑笑,“得试镜。”
娄云川微愣。
什么?
方荣专门上门找他,居然不是看好他,非他不可,而是要试镜。
为了一个配角候选人,费这么大劲?
而且……方荣什么时候说话这么直接了?
他认识的方荣明明会极度委婉地说话啊。
娄云川合上资料感叹道:“好,看来你真是重视这部剧啊。行,我去看看,合适的话,我就去试镜。”
“质量第一嘛。但老娄,你跟这个角色匹配度,确实高。”
娄云川哼笑一声,把资料还给他,“我去啊!”
选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