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道、张婉落和臭蛋三人赶回家中,找到了那个装满辅助工具的箱子。
然后,他们便拎着箱子,火急火燎赶回臭蛋家中。
张同善还在臭蛋家中,进行药材成分的推导。
之前,之所以让宇道几人回去取设备,而非带着药品回住处。
就是为了不打断思路,同时也好根据臭蛋母亲的病情具体情况,对症改进药品和下药。
尽管,当天张同善没能如预期完成全部药材成分的分析。
但已识别出的主味药成为关键突破口。
张同善迅速调整策略,将分析出的主味药特性与臭蛋母亲的病症表现相结合。
参考大量古籍,开始构思改良药剂的初步方案。
第二天,便分析和推算出,天元药会这个血症药剂的所有成分。
随即,张同善全身心投入到对臭蛋母亲病症的深度剖析中。
依据中医的整体观念,他将臭蛋母亲的身体状况视为一个有机整体。
从面色、舌苔、脉象,到日常的饮食、睡眠、情志,无一不详细询问。
全面考量其气血、脏腑的盛衰虚实。
张同善再度细细审视已分析出的药方。
遵循中医“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
深入探究每一味药材,在方中的角色与作用。
君药是何方神圣,它是否真的直击病症要害。
臣药又能否辅助君药,增强疗效。
佐药该如何调和药性,制约君、臣药的峻烈。
使药能否引领诸药直达病所,这些问题在他脑海中不断盘旋。
在对药材特性的钻研上,张同善着重关注药性的相生相克、共生互惠关系。
比如,对于药性峻猛的主药,他思索运用药性温和的佐药来调和。
使其既能发挥强大的疗效,又不至于损伤臭蛋母亲本就虚弱的正气。
就像战场上勇猛的先锋,需要有稳健的后援来支撑,才能既冲锋陷阵,又无后顾之忧。
又考虑到气血同病的情况,他
张同善反复权衡,选择既能活血调和又能益气养血的药材组合。
以达气血双补、阴阳平和而生正气的目的。
张同善深知,气血就如同身体的两条河流。
只有都畅通无阻,身体才能充满活力。
在分析药材归经时,张同善更是如同精准的导航仪。
精准定位病症所在脏腑经络,选用归经契合的药材。
增强药物对病所的靶向作用,让药物能够有的放矢,直捣黄龙。
基于此番深入分析,张同善开始对药方进行有条不紊的改进。
他谨慎地调整药材的剂量。
依据病症的轻重缓急,精准把控每一味药的用量,做到恰到好处。
多一分则太过,少一分则不足,每一次调整都像是在雕琢一件艺术品。
同时,巧妙地增减药材,添加一些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的药材。
去除可能产生不良反应的药物。
张同善时而皱眉思考,时而又微微点头。
选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