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继续使用抽奖机会!”
抽中了李文忠英魂,让李昭颇为满意,但是深吸一口气,看着面前五彩光芒大转盘在心中又暗道。
伴随着李昭话音落下,大转盘上,流动的光芒浮现,然后在三个选项上再次快速旋转转动了起来。
在李昭目光灼灼注视下,转盘缓缓停下。
而让李昭眼眸充斥喜悦的是,大转盘的指针再次指向【李姓历史名臣名将英魂】抽取区域。
“叮!恭喜宿主获得【秦朝左丞相李斯英魂传承】,提醒宿主,该英魂可自己使用,也可给其他李氏子弟使用,若给他人使用,对方会忠心宿主!”
提示音响起,虚拟屏幕上一个身穿秦朝丞相官服中年人的虚影,浮现面前。
“李斯,这次竟然抽中他了!”李昭听到抽中了秦朝丞相李斯,顿时震动,脸上浮现惊喜之色。
李斯在整个李姓文臣体系中,那都是排在前列中的。
李斯是秦始皇统一六国的重要谋士之一。他提出了“以法治国”的理念,强调法治的重要性,为秦国的强盛和统一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历史上,李斯凭借出色的政治才能和远见卓识,成功劝说秦王嬴政灭诸侯、成帝业、一统天下。在秦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李斯发挥了重要作用,是秦朝统一大业的重要推动者之一。并且李斯参与主持议定皇帝名号以及有关的礼仪制度,李斯主张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这一建议直接消除了西周以来诸侯王国分裂割据的局面和根源。
并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和度量衡制度。
可以说,李斯无异于是李姓名臣中的数一数二人物。
“很不错,李氏初至并州,正是用人之际,李斯出世,能够让李氏更快更好立足于并州了。”
李昭很快就从抽取了李斯英魂的惊喜中恢复过来,毕竟,他抽取的李姓名臣、名将已经不少了,他现在的心里承受能力强大了不少,不至于失态。
不过,李昭仍然感觉到开心。
“能否把这李文忠英魂植入在南匈奴李氏中的子弟身上?要求这个人在南匈奴李氏中地位高,年轻。”
李昭微微沉吟,便决定对李文忠的英魂进行安排,对系统的匹配进行了要求。
上一次他把李元昊的英魂给了须卜雄那是为了给李氏避嫌,以免对方成为新的草原雄主后,朝廷对李氏很忌惮、不信任。
但是,已经有须卜雄了,那么,其麾下将领便不需要那么顾忌了。
在李昭看来,植入南匈奴李氏中就很合适。
南匈奴李氏也是陇西李氏的一支,属于李陵后人,他李昭同样应该掌握。
【叮!提醒宿主,检测南匈奴李氏与陇西李家血脉一致的李姓血脉子弟不下七千人,符合宿主要求有两人。最契合一人,名为“李祁连”,其是出身南匈奴李氏首领嫡长孙,现年十七岁,其对大汉颇有亲近。】
提示音响起,让李昭顿时点头。
李祁连,既有草原祁连山的意思,又有李姓,正是有李陵在草原后裔特征。
历史上,李陵娶了匈奴公主,被封右校王,但是后裔却一直都姓“李”,并且,后裔逐渐融入了匈奴贵族之列,成为匈奴中的忠汉代表。
而且李陵后人多担任匈奴骑兵将领,如《后汉书》载“匈奴骑都尉李氏”曾率部参与镇压黄巾起义。
凭借汉匈混血身份,李氏家族常充当汉廷与匈奴的谈判代表,历史上,曹操曾通过李陵后裔招降南匈奴部落。
而现在是光和六年,公元183年,这个出身南匈奴李氏首领嫡长子,现年十七岁的李祁连,怕就是这个后汉书中记载的帮助镇压黄巾的匈奴骑都尉李氏吧。
“系统,把李文忠英魂融入这个李祁连身上。”
李昭很快下了决定,决定掌控、并且加强南匈奴李氏势力,并还可以给须卜雄坚定的支持,可以助李氏在草原成就大事。
【叮!提醒宿主,李氏血脉子弟李祁连已获得李文忠英魂传承,将在一个月时间内,李祁连继承明朝开国名将李文忠的体质、武艺、战场经验、政治能力、谋略能力。并潜意识中对宿主死忠,不会背叛。】
提示音响起,李昭心中大定,李昭出了房间,找来张修,立即让张修派人,去找南匈奴李氏的首领以及李祁连来马邑城见他。
接下来数天时间,李昭并没有轻举妄动,并没有立即对鲜卑大军发起进攻。
倒也不是李昭不想,而是马邑城中的汉军兵力并不太强。(作者重新查阅资料,发现漏了一支边郡兵马,重新修改了一下,汉朝边疆兵力也没有那么少。)
按照李辰汇报的,如今马邑城中兵马有三支,分别是之前度辽营以及北军的兵马,共计两千八百多人。张懿刺史带来并州上党、太原两个郡的郡兵共计两千三百人。以及大汉边郡部都尉和属国都尉增援来的三千兵马。
此时,马邑城中总兵马达到了八千一百多人。
这个数量,听着似乎不少了。
但是,郡兵以及部都尉麾下兵马的战力与度辽营、北军还是不能比。
这数天时间,李昭都在了解马邑城中八千一百多士卒的战力强弱情况。而除了这些,李昭也在统计能够支援给须卜雄多少武器装备。
只是,李昭研究了马邑城中的八千一百多名士卒后,却是对如今大汉的兵力体系愈加无语了。
在大汉常规的兵力中,包括中央军、地方兵、少数民族兵三类。
第一,大汉中央军主要包括南军和北军两支。
南军守卫皇宫,北军征战天下。
然而,在刘宏时期,中央军的总兵力并不庞大。
东汉时期南军总兵力约一万人。这一数字包括了光禄勋、卫尉、北军中候、执金吾、城门校尉等所统领的军队。
而北军中候所统领的北军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五校尉,总兵力约三四千人(作者为了剧情之前夸大了一点数量,达到了七八千)。
上述是东汉中央军,大概有一万五千人。
第二,地方军主要包括郡国兵和边军。
大汉各地庞大的郡国兵大致有十四万人郡兵。
边军则是包括有度辽营、渔阳营、黎阳营等边防部队合计约五千人。在边地也设立了部都尉和属国都尉,他们统领的兵力合计约有一万七千人。
也就是说,大汉地方军也应该有十六七万人。
第三,还有归附汉朝的少数民族兵。
如西域各国的兵役人口,南匈奴、乌桓各族。根据《汉书·西域传》记载推算,东汉在和帝初年可征发到少数民族兵十一万左右。
如此详细去算,在大汉初年可征调的总兵力甚至可达惊人的三十万。
只是,李昭发现,这数字听起来非常不错,但是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首先地方郡,十四万郡兵,需要镇守各郡,这个是不能调动的。而每个郡又有几十个县,分摊下来,一个县城的郡兵都不多,有维持治安,抓捕罪犯的职能,根本动不了。
也就是说,如今十四万郡兵地方军是并不能怎么动的。一旦动了,地方就可能不稳。
而除了十四万郡兵不能动,东汉初年可以征发的十一万少数民族兵,时至今日刘宏时期,东汉末年也调动不了。
近几十年在鲜卑檀石槐崛起后,威压诸族。西域三十六国都开始朝对鲜卑人称臣纳贡了,对大汉这边都顾不上了,西域都护府直接废弃,又谈何对大汉言听计从,调动兵马为大汉助阵?
而现在大汉内忧外患,南匈奴、乌桓现在也在受鲜卑的拉拢。因此,这少数民族助阵这一支力量也废了。
十四万郡兵不能动,十一万少数民族兵废。
大汉能调动的兵马,并不多了。
也就只有中央军、边军营以及边郡部都尉和属国都尉的兵力了。
只是,这个边郡部都尉他们统领的兵力约有17000人,这也是东汉初年统计的。
时至东汉末年,财政荒废,俸禄、钱粮支持不了,一万七千兵马,能够保持住兵马数量便是不错,但是战力根本保证不了。
这次鲜卑人分两路犯边,边郡部都尉和属国都尉他们统领的兵力约有17000人除却留守的人马,便一分为二,一路三千人支援并州,另外一路则是支援幽州的朱儁了。
也就是说,别看马邑城中兵马达到了八千一百,但是,此时马邑城中精锐也就是两千八百度辽营将士以及北军士卒。
让郡兵与部都尉兵马守城还行,主动对鲜卑大军发起进攻,还是太过冒险。
因此,这也是李昭了解过马邑城中兵马后,并没有轻举妄动的原因。
不过,就在李昭到马邑城的第六天时间。
一道噩耗,自南匈奴率先传来。
南匈奴单于羌渠见大汉真的内忧外患,应鲜卑单于邀请正式脱离大汉,并与鲜卑结盟,将出兵共同侵袭大汉。
此消息传来后,马邑城中将士无不愤慨、怒火冲天。
就在这种环境下。
被李峰找到的须卜雄以及被李昭邀请的南匈奴李氏首领进入马邑城中。
李昭先见了须卜雄,交流一番,然后才召见南匈奴李氏首领。
马邑县长府,议事大厅内。
李昭坐在主位上。
李辰、李猛、张修、丁原、吕布、高顺、少年张辽等一众人聚集于大厅内。
众将领目光皆看向年轻的须卜雄以及南匈奴李氏首领李鹿孤,还有其孙子李祁连。
“鹿孤早听闻卫将军是陇西李氏家主,今日能得一见,果真是英武非凡,先祖若是知道陇西李氏能有今日,怕也是能够含泪九泉了。”
选书网